详细信息
悦众洞察:连锁药房“关店潮”背后的逻辑与出路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5/9/1
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药店总量跌破70万家,行业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。曾经高速扩张的连锁药房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震荡。
悦众咨询一直关注医药喊个发展动态,自2024年起,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。曾经遍地开花、高速扩张的连锁药房行业首次出现规模性收缩,引发了备受关注的“关店潮”。
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零售药店数量较峰值减少3000家至69.7万家,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。 盈利压力下,各大连锁药店一边放慢开店节奏,一边集中关闭亏损低效门店,药品零售业整体仍处深度调整期。
01 行业寒冬:数据描绘关店潮真实图景
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药店总量跌破70万家,行业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。这一数据背后,反映了行业面临的深层挑战。
对比过去7年里中国零售药店数量增长幅度高达50%的迅猛扩张,当前的收缩趋势尤为明显。头部企业也未能幸免,2025年一季度,益丰药房净增门店仅10家,相比2022年至2024年每年新增超过2500家门店的规模,扩张速度明显放缓。
行业集中度正在提升。2025年一季度,百强连锁(按销售额排名)仅以21%的门店数量便撬动全国53%的销售规模;而在2022年一季度,这一销售占比尚不足47%。
市场整体规模也在收缩。2024年全国药品全终端市场规模2.03万亿元,同比增幅仅0.9%,预计2025年全终端的药品销售规模将陆抵�1.97万亿元,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跌。
02 三重压力:政策、市场与成本共酿关店潮
政策高压:医保改革与监管趋严
医保政策的调整是导致行业收缩的重要外部压力。医保局持续“压实定点机构医保基金监管主体责任,提高医保管理能力”,合规经营成为行业主旋律。
支付端,在门诊共济改革之下,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规模持续萎缩,冲击了依赖医保支付的药店经营模式。监管端,医保控费与集采持续扩围,等级医院渠道预计2025年再降5.7%,份额跌破61%。
市场饱和:过度竞争与同质化严重
中国药店行业已经面临严重饱和。在我国,平均每一家药店的服务覆盖人数仅为2000人——这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密度。
过度竞争导致行业“内卷”加剧,绝大多数药店在商品结构、服务模式上高度雷同,最终陷入低水平的价格战,行业平均利润率持续下滑。
成本攀升:人力与租金双重挤压
人力成本已成为药店运营的重大负担。实体药店销售处方药需配备执业药师等,单店月均人力成本近2万元。相比之下,自助取药机的年运营成本仅约数千元,形成显著成本差距。
租金成本同样不容小觑。开设线下药店有面积要求,一般要求药店的最低实用面积不能低于60平方米,经营保健品则要求不低于80平方米。在商圈环境变化、客流减少的情况下,租金压力更加突出。
03 线上分流:数字化冲击传统业态
渠道格局正在加速重塑。线上渠道继续分流,电商增速虽由两位数回落至5.8%,但O2O在抗感染、口腔咽喉等品类占比已超10%,B2C对慢病用药的渗透亦日益加深。
这种渠道变革不仅分流客源,更重塑了价格体系与消费习惯,对依赖线下交易的传统药店形成全方位挑战。2024年,8家上市药房营收增长中位数仅4.7%,利润变动中位数为认禄�32.9%。
今年一季度,8家公司的营收、净利润中位数双双走低。线上渠道的增长确实对线下药店形成了冲击,但线下药店的根本问题在于自身模式的滞后性。
单纯依靠“卖货品”的粗放增长已难以为继,必须向服务要效益。04 转型路径:从“卖药品”到“卖健康”的蜕变
面对重重挑战,药店业积极探索破局之路。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带来了需求分层与升级,为行业提供了转型突破口。
专业化升级:DTP药房与慢病管理
在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准入的大背景下,DTP(直接面向患者)药房迎来发展窗口期。2024年该领域市场规模达893亿元,同比增⻓17.2%,客单价和单店销售规模也同步提升。
慢病管理是另一个增长点。中康调研显示,85%的慢病患者渴望专业用药指导,75%需要疾病认知科普,超过55%期待药事服务,35%以上期待持续健康管理。
多元化经营:跨界融合创造新价值
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开始探索“药品+”的混合业态。恒泰贝贝综合性大药房以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药品、美妆、母婴用品三大品类的有机融合,为消费者打造了一站式购物新体验。
这种模式下非药品类销售额占比可达35%-40%,显著提升了门店坪效,客单价较传统药店提升2-3倍。日本市场经验也显示,药店通过“以妆带药”、“医美诊所融合”等方式可延伸万亿级市场空间。
数字化转型:AI赋能药店运营
中康科技在2025年西普会上发布了中康药店智能体重大升级方案,聚焦五大核心智能体协同进化,以经营洞察、会员运营、商品提升、店员赋能、病种管理构建行业首个全链路AI决策系统。
现场展示的A连锁案例显示,应用智能体三个月后销售额增长6.8%,会员复购率提升15%。AI的价值在于将试错式经营转变为预测性决策,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。
05 上游联动:创新药企与零售药房的协同突围
下游零售端的变革正在向上游传导,创新药企也开始积极拥抱零售渠道变革。
创新药加速流入零售市场
2025年上半年,中国创新药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单:43款新药获批上市,同比增长59%;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484.84亿美元,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。
在2025西普会上,不少过去关注院内渠道的创新药企高管首次来到会场,希望打通与零售药店旗下DTP药房的合作渠道。齐鲁制药副总经理孙英侠表示:“面对一系列的政策变化,需要院内、院外做好协同,向患者提供全周期的医药服务。”
支付结构优化与商业模式创新
新医改推动、支付结构剧变的背景下,“商业健康险—创新药/优质健康商品—民营高端医疗/院外服务”形成新增长闭环。
在两位数增长推动下,创新药将成为药店重要品类,医保外药械、健康商品大量涌入药店,重构终端市场格局。
06 未来展望:行业重构与价值重生
药店业的调整仍在持续,但结构性机会已然显现。那些能够快速蜕变、主动进化的企业,才能在新周期中找到确定性增长。
专业化与生态化并行发展
未来药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成为医疗资源的调度者,向上承接分级诊疗分流的患者,横向联动保险机构开发“健康管理+支付”产品,向下扎根社区提供家庭健康服务。
中康科技董事长、西普会大会主席吴瀚指出:“旧格局的打破已成定数,新格局纬扇孕枋奔洹K孀沤】敌枨蟪中龀ぁ⒁┢饭└舜葱律叮谐〕て谙蚝玫那魇撇槐洹;肪吃诘贡菩幸抵鞫!�
头部集中与效率提升
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。2025年一季度,百强连锁(按销售额排名)仅以21%的门店数量便撬动全国53%的销售规模。门店份额小幅攀升的同时,销售额占比大幅提升,头部集中效应愈发凸显。
益丰药房董事长高毅认为:“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亏损门店都关掉,只有那些商圈环境变化、扭亏无望的才会关掉,但凡评估有扭亏希望的店就不能关。另外,周边竞争对手多的店也不能关。”
中国零售药店行业正在经历从“药品销售点”向“健康服务枢纽”的转型。未来几年,行业将形成以健康管理为核心、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新业态格局。
那些能够快速蜕变、主动进化的企业,将在新周期中找到确定性增长。从“卖药”到“卖健康”,从“交易场所”到“服务平台”,中国药店行业正在阵痛中完成自己的成人礼。
悦众咨询一直关注医药喊个发展动态,自2024年起,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。曾经遍地开花、高速扩张的连锁药房行业首次出现规模性收缩,引发了备受关注的“关店潮”。
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零售药店数量较峰值减少3000家至69.7万家,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。 盈利压力下,各大连锁药店一边放慢开店节奏,一边集中关闭亏损低效门店,药品零售业整体仍处深度调整期。
01 行业寒冬:数据描绘关店潮真实图景
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药店总量跌破70万家,行业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。这一数据背后,反映了行业面临的深层挑战。
对比过去7年里中国零售药店数量增长幅度高达50%的迅猛扩张,当前的收缩趋势尤为明显。头部企业也未能幸免,2025年一季度,益丰药房净增门店仅10家,相比2022年至2024年每年新增超过2500家门店的规模,扩张速度明显放缓。
行业集中度正在提升。2025年一季度,百强连锁(按销售额排名)仅以21%的门店数量便撬动全国53%的销售规模;而在2022年一季度,这一销售占比尚不足47%。
市场整体规模也在收缩。2024年全国药品全终端市场规模2.03万亿元,同比增幅仅0.9%,预计2025年全终端的药品销售规模将陆抵�1.97万亿元,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跌。
02 三重压力:政策、市场与成本共酿关店潮
政策高压:医保改革与监管趋严
医保政策的调整是导致行业收缩的重要外部压力。医保局持续“压实定点机构医保基金监管主体责任,提高医保管理能力”,合规经营成为行业主旋律。
支付端,在门诊共济改革之下,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规模持续萎缩,冲击了依赖医保支付的药店经营模式。监管端,医保控费与集采持续扩围,等级医院渠道预计2025年再降5.7%,份额跌破61%。
市场饱和:过度竞争与同质化严重
中国药店行业已经面临严重饱和。在我国,平均每一家药店的服务覆盖人数仅为2000人——这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密度。
过度竞争导致行业“内卷”加剧,绝大多数药店在商品结构、服务模式上高度雷同,最终陷入低水平的价格战,行业平均利润率持续下滑。
成本攀升:人力与租金双重挤压
人力成本已成为药店运营的重大负担。实体药店销售处方药需配备执业药师等,单店月均人力成本近2万元。相比之下,自助取药机的年运营成本仅约数千元,形成显著成本差距。
租金成本同样不容小觑。开设线下药店有面积要求,一般要求药店的最低实用面积不能低于60平方米,经营保健品则要求不低于80平方米。在商圈环境变化、客流减少的情况下,租金压力更加突出。
03 线上分流:数字化冲击传统业态
渠道格局正在加速重塑。线上渠道继续分流,电商增速虽由两位数回落至5.8%,但O2O在抗感染、口腔咽喉等品类占比已超10%,B2C对慢病用药的渗透亦日益加深。
这种渠道变革不仅分流客源,更重塑了价格体系与消费习惯,对依赖线下交易的传统药店形成全方位挑战。2024年,8家上市药房营收增长中位数仅4.7%,利润变动中位数为认禄�32.9%。
今年一季度,8家公司的营收、净利润中位数双双走低。线上渠道的增长确实对线下药店形成了冲击,但线下药店的根本问题在于自身模式的滞后性。
单纯依靠“卖货品”的粗放增长已难以为继,必须向服务要效益。04 转型路径:从“卖药品”到“卖健康”的蜕变
面对重重挑战,药店业积极探索破局之路。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带来了需求分层与升级,为行业提供了转型突破口。
专业化升级:DTP药房与慢病管理
在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准入的大背景下,DTP(直接面向患者)药房迎来发展窗口期。2024年该领域市场规模达893亿元,同比增⻓17.2%,客单价和单店销售规模也同步提升。
慢病管理是另一个增长点。中康调研显示,85%的慢病患者渴望专业用药指导,75%需要疾病认知科普,超过55%期待药事服务,35%以上期待持续健康管理。
多元化经营:跨界融合创造新价值
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开始探索“药品+”的混合业态。恒泰贝贝综合性大药房以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药品、美妆、母婴用品三大品类的有机融合,为消费者打造了一站式购物新体验。
这种模式下非药品类销售额占比可达35%-40%,显著提升了门店坪效,客单价较传统药店提升2-3倍。日本市场经验也显示,药店通过“以妆带药”、“医美诊所融合”等方式可延伸万亿级市场空间。
数字化转型:AI赋能药店运营
中康科技在2025年西普会上发布了中康药店智能体重大升级方案,聚焦五大核心智能体协同进化,以经营洞察、会员运营、商品提升、店员赋能、病种管理构建行业首个全链路AI决策系统。
现场展示的A连锁案例显示,应用智能体三个月后销售额增长6.8%,会员复购率提升15%。AI的价值在于将试错式经营转变为预测性决策,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。
05 上游联动:创新药企与零售药房的协同突围
下游零售端的变革正在向上游传导,创新药企也开始积极拥抱零售渠道变革。
创新药加速流入零售市场
2025年上半年,中国创新药领域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单:43款新药获批上市,同比增长59%;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484.84亿美元,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。
在2025西普会上,不少过去关注院内渠道的创新药企高管首次来到会场,希望打通与零售药店旗下DTP药房的合作渠道。齐鲁制药副总经理孙英侠表示:“面对一系列的政策变化,需要院内、院外做好协同,向患者提供全周期的医药服务。”
支付结构优化与商业模式创新
新医改推动、支付结构剧变的背景下,“商业健康险—创新药/优质健康商品—民营高端医疗/院外服务”形成新增长闭环。
在两位数增长推动下,创新药将成为药店重要品类,医保外药械、健康商品大量涌入药店,重构终端市场格局。
06 未来展望:行业重构与价值重生
药店业的调整仍在持续,但结构性机会已然显现。那些能够快速蜕变、主动进化的企业,才能在新周期中找到确定性增长。
专业化与生态化并行发展
未来药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成为医疗资源的调度者,向上承接分级诊疗分流的患者,横向联动保险机构开发“健康管理+支付”产品,向下扎根社区提供家庭健康服务。
中康科技董事长、西普会大会主席吴瀚指出:“旧格局的打破已成定数,新格局纬扇孕枋奔洹K孀沤】敌枨蟪中龀ぁ⒁┢饭└舜葱律叮谐〕て谙蚝玫那魇撇槐洹;肪吃诘贡菩幸抵鞫!�
头部集中与效率提升
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。2025年一季度,百强连锁(按销售额排名)仅以21%的门店数量便撬动全国53%的销售规模。门店份额小幅攀升的同时,销售额占比大幅提升,头部集中效应愈发凸显。
益丰药房董事长高毅认为:“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亏损门店都关掉,只有那些商圈环境变化、扭亏无望的才会关掉,但凡评估有扭亏希望的店就不能关。另外,周边竞争对手多的店也不能关。”
中国零售药店行业正在经历从“药品销售点”向“健康服务枢纽”的转型。未来几年,行业将形成以健康管理为核心、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新业态格局。
那些能够快速蜕变、主动进化的企业,将在新周期中找到确定性增长。从“卖药”到“卖健康”,从“交易场所”到“服务平台”,中国药店行业正在阵痛中完成自己的成人礼。